——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在京沪线投入运营
银白色流线型的车身上,一抹中国红像一条缎带延伸到车身的两边,为CR400AF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动车组(下称标准动车组)平添了迷人的魅力。6月26日,两列标准动车组满载乘客分别从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启程,5小时45分后顺利抵达终点,完成了标准动车组首次商业运营。“‘复兴号’中国高铁,very good(很好)!”一批国外乘客的点赞,是对标准动车组首次商业运营的良好评价。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中国以高速动车组为代表的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先进行列。”正如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所言,这也是中国创造的一张新名片。
专利提升技术实力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从技术内涵到外在‘颜值’都有了较大提升,无论是技术性能、乘坐舒适度还是节能等方面,比之前的‘和谐号’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波向记者表示,“复兴号”研发之初,就确定了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互联互通的目标,其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就是首次实现了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重连运营,不同速度等级的动车能相互救援,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种动车组ATC系统运行模式电路”“动车组用高频单相逆变器”“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智能冷却系统”等一系列高质量的中国发明专利的运用,使中国标准化动车组拥有了非同一般的“内涵”。据介绍,国内有多家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参与了标准动车组的研发,可谓是集中国创造之大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至少提交专利申请4000余件,为标准化动车组打造了强大的“中国心”。
相关专利的运用,使“复兴号”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寿命更长,为适应中国地域广阔、温度横跨4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长距离、高强度等运行需求,“复兴号”的新技术,可以使其主要结构部件使用寿命达到30年或1500万公里,同时整车进行60万公里运用考核,超过了欧洲40万公里的考核标准。
比如智能化传感技术专利的运用,使“复兴号”拥有了强大的安全监测系统,全车部署了2500余项监测点,比以往监测点最多的车型还多出约500个,能够对走行部状态、轴承温度、客室环境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采集信息达1500余项,为全方位、多维度故障及时诊断、维修提供支持。如果列车出现异常可自动报警,并能根据软件设置自动采取限速或停车措施。同时,为保证列车安全,在流线型车头的整流罩里,有一个数米长的“方盒子”,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碰撞吸能装置专利,这项新技术可以使列车在低速运行中一旦出现意外碰撞时,通过装置变形吸收能量,减少对车体的影响,提高了动车组防护能力。
自主创新驶向世界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对必要的国际标准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标准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国际国内标准中,中国标准已占84%。”张波表示,我国高铁从2006年起步,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走完了国外高铁技术数十年的发展道路,体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
回首10年来,我国高铁从无到有,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铁线路营业里程超过2.2万公里,拥有了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50%以上的铁路旅客发送量已经由动车组列车承担,每天有400多万旅客享受高铁旅行生活,极大方便了人民生活,拉动了经济发展。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化动车组成套技术,不仅使我国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技术,也使高铁系列工程建设成本远低于西方企业。中国高铁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大约1700万美元,而欧洲国家约为3800万美元,美国则高达5600万美元。拥有核心技术,价廉物美,加快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由中国承建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速铁路项目,目前已进入筹备阶段。
“‘复兴号’CR400系列动车组的成功研制和投入运用,对于我国全面系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高铁核心技术、加快高铁‘走出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国瑞向本报记者表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投入运营,加快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步伐,树立了中国创造的新形象,使中国创造拥有了更多更强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返回首页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www.365808.com 冀ICP备15007900号 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1091号 网站标识码:1304000056 |